
#公厕标识不能给公众添堵# 【如厕先“猜”男女?#公厕标识抽象化#】#世界厕所日# 各地网友发现的“奇葩”厕所标识,一度在社交平台上成为“热梗”。网友直呼,“我只想上个厕所,别考我了行不行!”
公共厕所本应是解决人们“紧急时刻”的地方。但面对“奇葩标识”,不少人在如厕之前,不得不先解一道“谜题”。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彭小兵认为,厕所标识面向大众,应当醒目清楚,让年龄、文化、生活背景不同的人都能轻易识别!
厕所“奇葩标识”的出现,源于设计逻辑失衡,过分追求所谓“设计感”“时尚感”。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教师、设计工学博士张龙龙强调,公共服务的标识要将功能性作为基础,其次再考虑用设计语言提升审美价值,不能本末倒置。
张龙龙建议,为避免纯图形符号的歧义,可以添加“男/女”等文字指示,字体应清晰易读,字号应满足远距离识别需求。
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邓杰文律师提示,如果因为厕所标识不明确,导致公众矛盾纠纷发生,标识主体方需承担相应责任。
专家认为,公共卫生间标识虽小,却体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人文关怀,更完善、更人性化的厕所标识,体现设计与管理的智慧与温度。
65岁的南宁市民覃辉泓说得更实在,希望标识越清晰越好,每个人都能一眼看明白。
(记者:黄伟 赵子硕 曹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