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我校纺织学子以专业为基、以情怀为帆,携手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津陇织梦”三下乡实践团将千年扎染技艺带进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的课堂,以专业力量赋能乡村美育,在基层教育一线架起了一座非遗传承的桥梁,以实干担当诠释了新时代天纺学子的使命与情怀,让扎染这一传统纺织文化在石阡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活动筹备阶段,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倾心打磨课程内容,学院师生通过云端视频,用生动的讲解搭配精准的实操演示,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少先队员们普及扎染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网络的那端,是天纺师生清晰展示“折叠、捆扎、浸染”等核心步骤的技巧要领,将复杂的工艺拆解为易懂易学的操作环节;屏幕这端,以天纺学子为核心的研支团成员穿梭在孩子们中间,手把手提供现场指导,及时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让抽象的纺织技艺变得可感可学。这种云端教学+现场指导的授课模式,既发挥了高校的专业优势,又兼顾了实地教学的互动性,成为非遗传播的成功探索。

当一块块普通白布在孩子们手中绽放出独一无二的蓝白纹路,教室里响起的阵阵欢呼。这些承载着童真创意的扎染作品,后续入驻云端非遗展厅,与天纺学子的创作作品同屏展出,搭建起两地纺织文化交流的桥梁,实现了文化传播从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的转型升级。
千里传艺,非遗生根。此次扎染特色课堂的成功举办,天纺学子用行动证明:当代青年既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也是创新发展的践行者。下一步,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以专业之长服务社会之需,让天纺青年尽显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情怀与担当,让纺织之美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绽放光彩,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天工纺织人的智慧与力量。
(审稿: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艳丽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李焕峰)
图片来源: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