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 汇聚合力——我校召开落实高质量发展行动暨教育强国建设综合改革推动会

发布时间:2025-11-10浏览:169

11月7日,我校在行政中心501会议室召开落实高质量发展行动暨教育强国建设综合改革推动会。校长姜勇,副校长李越、林立刚出席,试点改革任务相关职能部门及各理工科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由林立刚主持。



林立刚指出,本次会议立足“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承前启后关键节点,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在天津市教委的指导下,系统部署天津市教育综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试点任务,围绕“重大攻关任务驱动的跨界交叉融合学科专业建设”创新模式改革,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路径,推动试点任务从顶层设计迈向全面实施。

会上,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牛萍娟作《重大攻关任务驱动的跨界交叉融合学科专业建设模式改革》专题汇报。天工创新学院院长杜玉红汇报了“学科交叉”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举措。

李越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深化OBE教育理念实践闭环,围绕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反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动态适配的学科交叉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和管理效能,为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注入新动能。

姜勇在总结讲话中对试点任务的组织实施作了全面部署。他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推进综合改革、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以试点任务为关键抓手,带动全局“大改革”,推动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开局起步。他强调,必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强化组织实施、压实改革责任、狠抓改革落实,充分释放改革新动能,确保试点任务高质量建设,以国家和天津重大攻关任务为牵引,政产学研用等多方协同,创新学科专业组织形态,高质量供给人才和创新成果,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模式”和“天工经验”。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我校将以新材料等领域国家重大战略及天津市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任务为牵引,结合先进纺织复合材料、先进膜分离材料和集成电路新材料等特色科研优势,面向量子科技、具身智能、低空技术、生物制造、无人系统、脑机接口、认知智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未来产业关键技术,构建“重大任务响应-学科重构-体系建设-生态贯通”四轮驱动学科专业快速布局响应机制,推进“学科交叉、校际协同、校企共建、行业联合、海外联培”五维跨界交叉融合模式,打造覆盖“学科交叉全链条、政产学研用全要素、跨校企全平台”的学科专业建设体系,实现学科专业的快速响应与动态调整。开展“评培一体、国际认证”的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能力评价;形成重大攻关任务驱动自适应交叉“十百千万”(十个新兴交叉学科、百个科研精英小班、千名研究生、万名本科生)学科专业新形态,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形成可复制的重大任务攻关驱动学科专业建设的“天津模式”。

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发力深化综合改革,及时启动以“3+1+X”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为核心的“领军班”“创新班”及“精英班”培养方案的设计论证,发布关键领域人才培养路线图,进一步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模式,提升学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能级,系统梳理阶段成效、精准研判关键问题、科学谋划推进路径,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高水平大学,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审稿:学科建设办公室 牛萍娟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李焕峰)

图片来源: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