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津陇织梦”社会实践团将专业课堂搬到了千里之外的甘肃省天水市。在这片陇东沃土上,纺织学子用靛蓝扎染与3D打印笔,为当地青少年绘就了一幅融合非遗技艺与未来科技的乡村画卷。
在麦积区龙园小学的教室里,素白棉布在孩子们手中翻飞折叠。“同学们,纺织的秘密就藏在这褶皱里!”实践团成员卞泓年手持皮筋,引导着孩子们捆扎布角,实践团成员姚博文赶紧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刻。“这是咱们祖先发明的‘防染技法’,现代纺织技术正源于这些智慧结晶。”同一时刻,在麦积区天成学校和马跑泉镇大沟村村委会的教室里,3D打印笔正在实践团成员程果的手下“妙笔生花”,实践团成员徐安琪托着刚“诞生”的3D打印模型,被孩子们热切的目光包围。“这打印出的齿轮,就像现代智能织布机的核心部件。”她转动着精密零件,引导孩子们联想,“想象一下,将来大家在电脑上设计的扎染图案,数据直接传给3D打印机,就能‘织’出立体的模型,甚至打印出新型纺织材料的雏形,这就是科技带给我们的力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艺钊 朱斌 通讯员秦文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