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光种进童心:天津工业大学实践团一场跨越300公里的科学“筑梦”行动
山西灵丘,唐河穿山而过。蝉鸣声中,天津工业大学“乡阳而行·红绿黄实践团”走进东河南村童心港湾留守儿童关爱基地,他们带来的,不是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扇扇通往神奇科学世界的门。光影交错间,孩子们的惊呼与笑脸,为这个夏天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实践团成员王佳琪的身边,挤满了好奇的小脑袋。“老师,彩虹为啥有七个色?”“影子是打哪来的?”面对孩子们的疑问,实践团成员们没有直接讲理论,而是用生动的比喻以及多媒体演示,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具体。瞬间,一道小小的彩虹跃然大屏幕上。“哇!”孩子们好奇地感慨。抽象的光学知识,化作指尖可感的奇妙。
紧接着,“水的净化之旅”实验中,孩子们屏息凝神。在实践队员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浑浊泥水倒入自制的滤水装置。一层层纱布、活性炭、石英砂后,清澈的水流缓缓而出。“水真清了!”孩子们捧起实验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堂课,教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亲手创造“魔法”的成就。
活动尾声,每份“神奇的种子”科学玩具,都附上了一张手写卡片:“你眼中的世界,会因科学而更加精彩。”队员王兆坤望着孩子们的笑脸说:“我们希望的,就是在他们心田种下探索的种子,静待它未来的萌发。”
作为共青团中央联合地方推动的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童心港湾负责人张雪娇深有感触:“实践团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用童趣搭起的桥。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科学并非书本上冰冷的符号,它如此鲜活,触手可及。”
一次跨越山海的科普之旅,一次心与心的温暖相遇。光影的舞动、水流的澄澈、种子的期盼……实践队员们以科学为媒,点亮童心探索之光。一颗颗名为“科学”的种子,已在太行山深处悄然萌发。它们终将破土而出,汇聚成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见证着青春与童心的双向奔赴——这,正是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答卷,也是强国有我最动人的回响。
(天津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乡阳而行·红绿黄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