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堂掀起“轻食热”,北京、四川、安徽等地高校纷纷推出少油少盐、自由搭配的减脂餐,价格亲民受追捧。天津大学等校率先试水,以小份自选模式引领健康饮食新风尚。这股轻食浪潮不仅满足学生需求,更推动校园健康饮食文化的养成。(5月14日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轻食窗口的成功源于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天津大学按克计价、自由搭配的模式,与四川大学同步展示营养信息的做法,都是将专业健康知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服务。高校育人工作亦当如此,既要传递理念,更要搭建实践场景,让健康习惯在“一顿饭”“一次打卡”中自然养成。
轻食餐的“圈粉”,不仅在于低脂低盐,更在于中式烹饪、特色酱汁的本土化改良。这说明,健康倡导不能靠说教或跟风,而要尊重实际需求。天津工业大学用卤牛肉替代冷沙拉、发起运动打卡计划,正是通过“舌尖认同”和“行为激励”,让健康生活方式更具可持续性。这启示我们:育人工作需兼顾科学性与亲和力,方能入脑入心,取得实效。
从食堂窗口到营养咨询,从饮食调整到运动指导,高校正在构建全方位的健康育人体系。正如专家所言,未来还可探索个性化食养、中医调理等延伸服务,将健康管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既是“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也为其他领域育人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以服务促教育,于细微处见真章。
一方小小的轻食窗口,折射出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智慧。当教育者既能把握时代脉搏,又能俯身倾听青年需求,育人工作自会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陈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