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第3版以《牢记嘱托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发布者:胡敏发布时间:2023-03-09浏览次数:10

202339日,《天津日报》第3版以《牢记嘱托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牢记嘱托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本报记者 姜凝 刘平 韩雯 孟若冰 张雯婧 记者 马成 摄

编者按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言真意切,催人奋进。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天津在科教资源、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市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实施“十项行动”,专门提出组织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

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天津高校的代表委员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加强推进“产才学研”深度融合,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和人才集聚优势,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构筑新动能新优势

──我市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进入3月,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组陆续进入我市重点企业开展走访,记录收集企业在真实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或科技创新需求,为即将启动的新一届大赛作准备。据了解,海河教育园区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共发布来自海尔、荣程钢铁等多家重点企业提出的近百道赛题,吸引众多高校师生团队积极为企业解题。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高等院校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高等院校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最近一段时间,在天津工业大学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胡云霞教授带领项目团队正在围绕新型高性能制膜原材料的开发及国产化制备等关键“卡脖子”技术开展攻关,有望进一步提升中空纤维膜的分离性能与使用寿命,为污水资源化利用和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同一时间,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模具协同创新中心,学院模具专业骨干教师团队一直为精密级进模具的升级而忙碌。高速精密级进模具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海鸥表业公司等共同研发。它的出现,帮助企业解决了此前依赖进口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现如今,在我市,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在推动产教融合、科技自立自强中不断丰富新内涵;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以科技创新成果引领发展新格局,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

在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路上,我市正在持续谋篇布局。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支持高校聚焦合成生物学、量子科学与技术、脑科学、新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第三代半导体、碳中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组建一批前沿学科中心、交叉学科中心,牵头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3个高校海河实验室建设,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撑有效的科研平台体系。

──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梳理形成“产业急需攻坚方向和关键问题清单”和“服务产业急需领域科技力量清单”,推行“企业出题、高校破题”的研发众包模式,改革科研成果认定方式,形成“急需科研支撑队伍+重大科学平台+重大科学任务+领军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核心技术集中攻关,成为支撑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快变量”。

──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试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2个重点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信创、数字经济等4个产教联合体,鼓励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校企共建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实验室、中试和工程化基地,形成“产业+教育+科技”良好生态。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体系,设立“双创”种子基金等创新创业新引擎,推进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推动更多人才、资源、成果在津落地。

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基础在教育。“我们将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快研发、快转化,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必由之路’,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强大科教支撑和人才保障。”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