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以《“寻找长征”系列报道第二篇——长征路上的支教团队》为题对我校做了报道

发布者:胡敏发布时间:2016-10-31浏览次数:410

20161011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以《寻找长征系列报道第二篇——长征路上的支教团队》为题对我校做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寻找长征系列报道第二篇——长征路上的支教团队

天津广播网1011日消息:天津广播百名记者在基层小分队日前来到了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这里如今被称为温泉之乡,游客们平静地享受着悠闲的度假时光,但是82年前,这里却是红军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战场。100多名红军将士在困牛山战斗中,宁死不做俘虏集体跳崖,他们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感染着后人,也激励了一群天津学子来到这里支教,重走长征路,为老区做着自己的贡献。

193487日,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107日,红六军团途经石阡在甘溪与国民党军24个团发生遭遇战,红军损失惨重。为掩护红六军团主力转移,红52团退守困牛山。他们与敌人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最后的100多将士砸毁枪支,毅然集体跳崖,只有几人幸存。这段历史在石阡人心中难以磨灭,每到长征纪念日前后,中小学校的教师都会带领孩子们到纪念馆重温红军的故事,在这些老师当中,记者发现了天津工业大学4名支教老师的身影。

支教老师:来站到这边!我们感受一下中国工农红军在石阡留下的光辉文化,石阡是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的地方……”

据了解,天津工业大学到贵州的支教团到今年已经是第二届了,据天津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洪彬介绍,他们选择石阡这里支教有着特殊的含义。

王洪彬:因为有石阡籍的学生在我们工大上学,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石阡的元素,发现了石阡有一部分红军元素在里边,比如说困牛山战斗遗址,二·六军团指挥部的旧址,都有,我们回头就跟团中央打请示,希望我们能把这个点设在石阡。

来到石阡县支教的工业大学支教团的成员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远离家庭来到山区,家里人都十分惦念,最新一届支教团的领队李凯更是放弃了家里人已经给他办好的去英国留学的机会,他告诉记者:一开始也是反对的,我妈当时是比较生气的。我说出国什么时候都可以去,但是作为研究生支教团出去,在你的学生生涯当中也就这一次了。后来给他们做通思想工作之后,就让我去了。

支教团到达石阡第一小学后发现,这里硬件设施很好,但是教学方式和大城市比起来还有一些欠缺:这里的老师还不能熟练使用电脑,授课方式也比较陈旧,支教团的到来给这里的教学带来很多新的变化。

在石阡希望小学里,支教团学生余文广正在给孩子们上科学课。他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着众多学生们聚精会神的听讲,这让支教老师感到十分欣慰,但是他们也有生气的时候,每当这时,红军长征的故事就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要用坚定的毅力、恒心来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支教老师樊春汝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上课特别生气,嗓子喊哑了就摔了下书,他们班班长就问我,老师,你为什么不罚站呢?这的老师都罚站。我说老师不会罚站的。我跟他们说我要跟你们做朋友,他们都不敢相信。

支教团的付出得到了汇报,石阡第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符颢馨说:他们就像那些红军一样,红军是来解放我们的,那些老师是来帮助我们,让我们得到更多的知识,就像营养一样,更多。

请听编后话:当年的红军就如同播种机一样,把革命的种子播撒到长征沿线,并且最终播撒到全中国,而新时期,这些重新走在长征路上的支教青年,也像红军前辈一样,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到这片红色的土壤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新长征精神。(交通广播记者高鹏 经济广播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