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头版以《“下了课就能来创业”》为题对我校做了报道

发布时间:2014-01-08浏览:294

201418日,《中国青年报》头版以《“下了课就能来创业”》为题对我校做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关不住的创业梦

“下了课就能来创业”

本报记者 张国

今天中午,通过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之后,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学生张磊立即“切换模式”,来到他所创办的天津逸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入了“法人代表”角色。

这家公司于2013115日获准注册,几乎是从零成本起步。即将26岁、脸上还长着青春痘的张磊,从《诗经》和《离骚》中挑出两个喜欢的字为公司命名,然后与同事在墙挂上字画,在房里养了锦鲤和绿色植物,把笔记本电脑摆在桌上,宣告了一项事业的起步。这也是他们的全部投入。

他们是真正的“拎包入驻”:公司位于总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天津工业大学创业园,办公室、家具和网络都无偿使用。过去3个多月里,先后有4家学生公司进入。

在同一楼层办公的天津工业大学团委书记王丽清说,这里以前是楼道大厅,2013年,学校投入一笔资金进行了改造,用于解决学生创业的场地问题。

王丽清对记者说,他们在长期工作中发现,很多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希望学业与创业兼顾,不愿承担“破釜沉舟”的风险。而在校外办公司,不仅物业成本高,还会因交通等因素影响学业。为此,他们希望给学生提供一个“下了课就能来创业”的空间。

这位团委书记感慨,当今大学生的创业愿望非常强烈,比如到学校南门外走一趟,就会发现很多饭馆是学生所开。这种创业热情的升温源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扶持。

创业园落成之后,天津工大团委从学生提交的60多份创业计划书里选中了4支团队。校方设定的门槛是,要在这里正式注册企业,要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将来能够申报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这是为了契合当地的产业发展趋势。

现有的4家公司中,张磊的公司属于“纳税大户”。据他透露,公司月营业额超过10万元,固定员工20多人,处于盈利状态。主营业务是艺术设计,并且尝试从手机游戏、微信平台领域寻找商机。就连学校附近一处房地产项目的装修设计,也是由这家学生公司承接的。

张磊来自安徽滁州市定远县农村,2009年,还在上大三的他就与几个同学每人凑出几千元,在天津工大附近的民房里开了设计工作室。他们一直没有进行企业登记,而是从其他企业那里揽一些业务,与客户签合同时,就要用到其他公司的公章,带来诸多不便。

他对记者解释,他也想要注册,但民房无法作为公司住址,而自己学业较重,不愿离学校太远,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点。学校开了创业园后,他开始考虑,在那里开一家公司,与它共成长。

而他的学弟、在隔壁开了“宜凡视觉文化传播公司”的张乐也指出:“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走得更远。”张乐与合伙人在学校里摆过摊,后来开了3家网店承接设计工作,目前主要业务仍在网上,但他并不气馁。他觉得在大学里练手,有助于以后适应外面的环境,毕竟“房租、水电是个迟早要面临的问题”。他以前想过在外面注册公司,但是“只是想想”而已。他认为自己目前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老师和同学,都在校内。

天津工大为这些学生公司设置了一年的期限。无论发展如何,期满后都将搬出。该校与团天津市委以及全市不少青年创业园区对接,届时将帮助寻找适合的场所。腾出来的场地,继续招募新的创业项目,以带动全校的创业氛围。

王丽清说,他们希望学生公司在这里经过一年的成长,能够“骑着马找到马”。

除了要求学生诚信、守法经营,学校对公司的运营不做任何干涉。天津工大团委副书记蔡金清早期曾自己开着车,带着学生一趟趟去办工商、税务等“四证一章”,最后跟工商部门负责人交上了朋友。他对记者说,既然要指导学生创业,就一定要实地去跑一跑,从企业注册开始,亲身实践一遍。

蔡金清说,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有功利心。无论成败,这些学生的创业经历将成为他们大学期间不可多得的财富。

现在,很多学生到团委来“磨”,希望也能进入创业园。王丽清告诉记者,他们会继续开辟新的空间,甚至会压缩办公区域,给学生腾地方。除了硬件,他们还将强化学生的创业教育,并且将借助该校法律、会计等专业资源,为学生公司提供相关软件服务。

据团天津市委副书记刘亚男介绍,目前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已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2013年底,团天津市委、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教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要在有条件的高校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对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认定为天津市大学生创业校内孵化基地。基地由天津市就业资金给予房租补贴,根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数量,每人每平方米每天补贴1元,每人最高10平方米,每个企业最高补贴60平方米,补贴期限最多两年。

也就是说,一旦经过认定,天津工大创业园有望按照服务人数和面积获得政府部门的房租补贴。

天津工业大学校长杨庆新也到这几家公司考察过,表示从学校方面要继续创造条件,力所能及地帮到同学们。张磊很快就把校长到访的照片挂在了墙上。他对校方的支持心存感激,感到自己“挺幸运的”。

临近期末,学生们忙着考试,创业园里没有以前热闹。但张磊几乎每天都要到办公室去。他“有一半客户”约在这儿谈生意。开会时他就借用团委的会议室,因为团委书记向大家承诺过,“你们就把会议室当成自己的”。

24岁的张乐也特别珍惜这个机会。拿到钥匙之后,他和两位合伙人赶到装饰城,买了一大卷地毯,自己裁剪,铺在了办公室里。在他看来,大学有个很大的优势:在这里,允许你尝试,并不要求你一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