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第13版以《“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当代价值》对我校做了报道

发布者:杜谆发布时间:2020-04-29浏览次数:368

2020428《光明日报》第13版以《“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当代价值》对我校做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当代价值

杨贤江(1895-1931),又名李浩吾,浙江慈溪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贤江在长期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领导青年运动的过程中,针对当时学校应试教育的弊端和青年学生自我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吸收借鉴古今中外教育理论的有益成分,提出了“全人生指导”思想。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教育对象是青年期的学生,目标是培养“完人”。杨贤江认为,青年期即人的第二诞生期。对青年期学生的指导万一贻误,青年就要受人生堕落者的恶名。但是,“向来的学校教育,大都偏于知识的传授,而对于良好习惯的培养,青年问题的探索,都未加留意;换句话说,就是未能为全人生的指导”。杨贤江认为,教育应当是全面的,任何片面强调一方的教育,都是畸形的蹩脚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国社会改进上适用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然是全面发展的,杨贤江称之为“完人”。他奉劝青年要做个“完人”,“免致后来做个畸形的人生”。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指导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基本内容是指导青年学生过“圆满生活”。青年学生要成为“完人”,必须进行个人改造。而进行个人改造,首先要回答“人生目的是什么”的问题,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杨贤江指出,“人生的目的,在对于全体人类有贡献,来促进人生的幸福”。因此,正确的人生观,就是为实现全人类的利益和幸福而不懈奋斗的无产阶级人生观。这种正确的人生观,需要通过指导青年学生过“圆满生活”来确立。

杨贤江认为,一个青年人,“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要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要有服务人群的理想和才干,要有丰富生活的好尚和习惯”,由此,他提出“完人”应具备的健康、劳动、公民、文化四大核心素养,并将青年的“圆满生活”概括为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公民的生活、文化的生活四种形式。

 “全人生指导”思想要求学校明确责任,提升教师素养,重视校风建设。杨贤江指出,学校的责任是进行“全人生的指导”,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适用人才。而青年学生能否成为“完人”,教师和校风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使命重大,“教育者之根本的社会的任务是在培养人”。因此,杨贤江认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动”的修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指导青年学生过“圆满生活”。他要求教师,“生活的内容,凡是在满足人生向上发展的需要上所不可少的,都当求其具备”。

校风是“一个学校内的人物在各方面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校风与社会风气相互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极大,“足以广被而且深入到某一群的人间,使之同化,正如字面所指示,颇有‘风行一时’的威力”。因此,必须重视校风建设。而要造成良好的校风,“必须学校以内的人物斟酌于当时、当地的需要,同心一志地从学校生活的各方面力谋发展才是”。

 “全人生指导”思想是诞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新中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直到今天,它依旧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充满生机与活力。“全人生指导”思想与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育人目标内在地统一,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陈泽,系天津体育学院教师;张健华,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基地研究员,杨贤江外孙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