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以《给山里娃一个希望》为题对我校做了报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8-30浏览次数:501

 2014821日,《中国科学报》以《给山里娃一个希望》为题对我校做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给山里娃一个希望

——天津工业大学赴甘肃社会实践服务队十周年纪实

记者陈彬

 

  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上,一辆小客车在缓慢地开行。车窗外,是甘肃东南部山区绵延的山景;车窗内,则是20多个年轻学生满是惊奇的眼睛。

  这些学生来自于千里之外的天津工业大学。此行,他们是要奔赴甘肃省天水市清远县的两个山村。在那里,他们将进行一次为期约10天的社会服务活动,而通往清水县的这条盘山路,他们的学长、学姐们已经走了10年。

  看到了,才知道意义何在

  这辆客车上,坐着一个叫张斌权的年轻人,目前他的身份是江西某学校的教师。十年前,当他还是清远县王河乡的一名中学生时,他见到了天津工业大学首批来此进行实践的师生们。当时,实践团领队是一个叫李志鹏的老师。如今,十年过去了,已经工作的张斌权常常利用暑期和实践团一起回乡,而李志鹏也从他的老师变成了同伴。

  说起天津工大赴甘肃社会实践服务队的由来,李志鹏打开了话匣子。“2004年,学校参加西部志愿者服务项目的三名学生来到了甘肃天水的清远县支教。他们说这里的条件很艰苦,希望得到学校的帮助。”当时正在从事学生工作的李志鹏觉得自己有必要亲自看看。

  不久后,带着几个学生,李志鹏第一次来到了这片山区,而这里的贫苦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时这里连自来水都没有,几个人接一点雨水,才能勉强洗个头。”家庭贫苦导致大量学生辍学,李志鹏觉得自己真的该做些什么了。

  一年后,李志鹏组织的暑期实践团队联合天津工业大学义缘助学服务中心,与清远县远门乡中学、王河乡中学鉴定协议,每年组织学生来此开展实践服务活动。“我们每年各从两所学校选择5名成绩优秀、家庭贫困的学生,连续资助直至其考入大学。”李志鹏说,而在2009年,“梦缘助学爱心行动”正式启动,该活动的资助对象与之前相同,但活动形式改为为每名学生提供为期十年的无息贷款,每人每年1000元。就在今年,这一金额又升级为2000元。

  此外,实践团队还开展了包括资助当地代课教师,以及每两年邀请两名当地学生和一名老师游览天津的“大手牵小手,津门公益行”活动在内的一系列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资助资金的筹集,李志鹏有自己的原则:“我只接受参加过实践活动以及受过资助的人的捐赠,因为只有他们亲眼看到了,才能相信我,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接触了,才明白为何学习

  十年前,当首次接触实践服务队时,张斌权的第一个感觉是不信任。“因为这里几乎没来过陌生人,忽然来了一帮大学生,即使他们给我钱,我也觉得他们是在骗我。”至于为什么后来相信了这些学生,张斌权笑了:“他们每年都来,也就信任了。”

  “在他们来之前,我也天天上学,成绩也还不错,但我不知道上学是为了什么。直到和这些大学生接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山外的世界那样精彩,原来我也是可以上大学的。”

  事实上,这也是李志鹏来此组织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我们并不仅仅为了资助学生,更是希望以此给山里的孩子们一个希望。”李志鹏将此归纳为“造梦”“追梦”和“圆梦”三个阶段。

  “所谓‘造梦’,是指通过和当地学生的沟通聊天,告诉那些没有什么梦想的孩子,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为他们编织一个求学的梦想;而‘追梦’则是通过对学生的资助,以及和大学生朋友的交往,为他们解决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帮助他们考上大学;至于报考成功后,帮助其选择专业,乃至规划就业,则是‘圆梦’的过程。”李志鹏说。

  康引娣是元门乡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几年前,外出打工的父亲因为工伤下肢瘫痪,母亲由于承受不了独自照顾四个子女的压力,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她的两个姐姐只能辍学打工,支撑这个家,以及两个还在读书的弟弟、妹妹。

  从几年前开始,实践服务队开始资助康引娣的学业。如今,每年暑假,李志鹏总会带来一群大学生哥哥、姐姐。而当被问及这些师生对她的学业有没有帮助时,康引娣很坚定地说:“有。”

  康引娣低下头,喃喃地说:“我不想辜负他们。”她说着,几颗晶莹的泪珠滴了下来……

  离开了,才开始新的帮扶

  今年暑假,在实践团队起程之前,李志鹏给几年前参加实践的一个队员发了条短信:出发了啊。没过一会儿,他便收到那个队员发来的一张当初在甘肃的照片。这让李志鹏很吃惊:“这些照片现在还存在你手机里?”

  对方回答:“当然了。”

  张斌权也保留着很多类似的东西。比如上中学时和实践团的哥哥、姐姐往来的信件,哪怕他现在在江西工作,这些信也一直在他身边。

  “其实对我们来说,实践团离开的时候,也意味着新的帮扶的开始,因为通过各种通信手段,我们一直都相互联系,他们也会随时给我们帮助,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对的。”张斌权说。

  当然,几天的甘肃之行,也会让那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回到学校后,得到新的感悟。

  几年前,一名大学生来到了清远。彼时,这里依然没通自来水,他亲眼看到当地老师从水窖里舀出水,倒进斜着放置的脸盆里,然后从校长到老师,几个人轮流洗脸。回到天津后,当他打开房间的淋浴,看到水哗哗地流出来,这名学生哭了。

  “很多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亲眼看到,才能得到最真切的教育。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学生来这里,其实也是在开眼界。”李志鹏说。

  也是在此次起程之前,一名参加过实践活动的学生到车站送行。除了祝福之外,这名学生也问了李志鹏一个问题:现在开展这种活动还有意义吗?

  对这样的问题,李志鹏也表示理解:“毕竟,现在山区的信息通道也越来越多,孩子们不再把我们视为接触外界的唯一通道,我们需要改变自己,适应新的变化。”

  至于意义……

  在实践团队提供的介绍材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海水退去后的沙滩上留下无数小鱼。一个小男孩将一条条鱼用力扔回大海。路人问他:“这里有几百几千条鱼,你能救起几条?这样做有谁在乎?又有什么意义呢?”小男孩捧着手中的鱼回答:“我手里这条在乎。”